Tuesday, 2 March 2010

寫得亂七八糟的

       上星期四晚上才從嘉義回來,結果昨天又旋風一日來回走了一趟-不是去看燈會,是去肢解一隻來不及長大的偽虎鯨。(這樣寫有沒有比較感性一點?) 沒什麼外傷、沒什麼重病(的樣子)、年紀輕輕就死掉了,如果是偵探小說的話或許可以寫上厚厚的一本也說不定。但是為什麼我們在解剖海豚判定死因時,就是沒辦法做到像推理劇演得那樣,靠著解剖結果就可以推斷死亡時間、死亡原因、致命傷、下手方式甚至找到犯人的線索等等。到底是做不到還是不想做,還是推理劇那樣演全是假象,真實世界裡根本沒有那麼厲害的科搜研之類... =_=

       還是因為牠「只是」一隻偽虎鯨。雖然台灣沒有可靠文獻明確指出偽虎鯨的分佈範圍、生活習性、生存威脅,但他們也就因為同樣理由受到漠視。要是今天來的是隻大名鼎鼎「快死光」的白海豚,或是科學界已知「罕見」的朗氏喙鯨,全身上下的傷口病痛什麼蛛絲馬跡都要查出來。這世界就連鯨豚也有貴賤之別,而且他們的價值並非取決於自身在生態系中的重要性,而是本身牽連的人類經濟體系大小而定。現實來看、如果用總研究經費多寡做為衡量一個物種在人類心目中的價值,西岸白海豚還是硬生生高於朗氏喙鯨,以及其他種類的鯨豚一大截,即使他們在維繫一海域生態環境穩定性上同樣重要。但若某日大企業們決定放棄開發西海岸,那麼政府或民間團體會不會繼續支援這些白海豚調查研究、那些聲稱熱愛白海豚的人是否依然不離不棄的繼續觀察他們、路跑活動會不會繼續辦,又有多少人會繼續參加。

       有些扯遠了。我想我只是對於用科學包裝炒作白海豚議題感到厭煩。(生態)保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活動 (才不是什麼科學,說是社會學還比較接近一點),概念上/象徵上的讓步或判斷錯誤很容易變成未來重大損失的第一步,也就是如果守不著白海豚這關,下次不知道又是什麼種類要犧牲。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要是如果花了這個多心力白海豚還是救不回來,那未來要說服大眾把納稅錢丟去研究那些「什麼都未知」的物種就會更加困難。簡直就是豪賭,政治外行的生物科學家們真的玩得起嗎。

        批判性好像太強烈了。來張今年台灣燈會的相片消消銳氣吧(誤)。中間的三奘法師還會360度旋轉,氣勢十足!!

1 comment:

馬卡的芭樂歌 said...

真想看到胃裡有TORO...不過看到那顆海鯰頭也夠本了!! 誰叫偽虎鯨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