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2 May 2010

來到日本第四天-除了花錢的時候會心痛、午餐晚餐沒能準時吃外其他都還滿歡樂的

在台灣老闆的慷慨贊助下,從上個星期六起開始了為期一個半月的日本訪問研究計畫。光是看部落格文章的話應該會覺得一切好像發生得很突然,但其實這件事已經默默策劃很久,四月份為了標本出口證申請的事弄地暈頭轉向的,到真正決定成行買機票其實也才一個多星期前的事。好在揪甘心的西田桑把日本這邊需要的手續都辦得服服貼貼的,現在才能如此悠閒的用房間裡幽暗的燈光寫生活週記。(同一時刻、也許忙碌的西田桑還留在研究室裡加班... 這樣一想心中頓時冒出一股無名的罪惡感)

來到日本第四天-除了花錢的時候會心痛、午餐晚餐沒能準時吃外其他都還滿歡樂的。前面兩天在東京科學博物館採樣,昨天真正開始Q休大學的訪問學者生活。我的Host是九州大學比較文化社會學院,這棟半圓弧形的摩登大樓-

學院名聽起來整個就是文組風,就連之前打電話跟日本交流協會聯繫時接洽的阿姨也不禁覺得到這個學院去做生物實驗相當可疑。但是事實上,根據忙碌西田桑的說法,這個部門本來主要是通識教育(所以包含文化、語言、社會、考古、地理環境和生物等什麼都有),最近才升為學院、開研究所的課程。生物部分主要是以生態保育為主軸,不過(老實說)骨子裡就是傳統分類學、形態學加上分子遺傳學的研究,而且77%的老師們都是昆蟲專攻。因為日本的教授-學生制度和台灣好像非常不一樣,所以到底有多少個真正的「老師」到現在還搞不清楚。譬如西田桑好像有教職員身分,但是又必須透過另一位荒谷教授幫我提出訪問學者申請。研究生好像很少的樣子,如果SEMINAR如AME桑所言是所有研究生的必修課的話,算算大概不到十個人(而且大部分是男生,因為這裡的研究題材主要是蟲的關係吧)。

總之整個所、乃至於學校的風格和T大、OK州大差別很大。反倒和CY大有類似的感覺,但我想這樣的錯覺來源應該不外乎校園很大、學生密度低、遠離市區以及菜鳥教授無時無刻都很忙碌這幾點。話說這個山裡的伊都新校區四周其實有很多零零散散的考古遺址,校園內甚至有一塊自然保留區,真不知道當初是怎樣通過環評的(或許日本人沒有環評這回事?!)。希望以後有時間可以出去探險一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