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0 May 2010

一週料裡實驗成果回顧~★

白天在學校做實驗、晚上在家裡也做實驗,難怪每天都覺得很忙很累。特別回家的實驗、明明材料就是冰箱裡那幾種,每天清早和晚上都要想出不同的搭配組合真是傷透腦筋。

 5/12午餐:泡菜豬肉炒麵

 5/15 早餐:蛋汁煎土司佐草莓果醬

  5/15 午餐:豬肉蛋三明治

 5/17晚餐:干貝高麗菜韓式煎餅(一半切起來裝便當)

5/19 晚餐:雞肉咖哩義大利麵

正當漸漸開始覺得餐餐玩辦家家酒、然後拍照留念的遊戲有點玩膩的時候/覺得自己對電磁爐料理的挑戰已經到山窮水進江郎才盡的時候,今天晚上有了全新的突破-

5/20晚餐:印度烤餅!

竟然只靠著混和麵粉、豆漿、大蒜粉、鹽巴、奶油和紅蘿蔔碎絲就做出了印度烤餅,自己也覺得很驚訝。雖然吃起來比較像像是介於蛋餅和燒餅之間的口感,可能是因為甩得不夠薄的關係,但是搭配昨天煮的一大鍋咖哩還是覺得相當美味。一瞬間覺得自己不應該老是在心理偷偷怪罪Q大宿舍只有電磁爐和電冰箱兩種料理設備(OK大除了瓦斯爐外還有超大烤箱說><),只要有心還是什麼都做的出來不是嗎。

Wednesday, 19 May 2010

讓我胃穿孔的,原來不是日本生活

是分生實驗。=_=

因為不習慣做實驗所以笨手笨腳的,加上Q大實驗室規矩好多(應該說我們研究室太隨便... 咦!我們研究室有在做實驗嗎XD) ,一整天下來只能完成八個樣本。而且還是個惡性循環,因為早上的進度慢所以拖累了吃午飯的時間、午飯晚吃了所以下午的實驗只好延後,最後沒能準時回家煮飯吃。更糟的是不知道為什麼到了Q大後特別容易覺得肚子餓,而且還會咕嚕咕嚕叫很大聲讓人很尷尬那種。明明早餐都吃得比在台灣得時候還要多的說。

不過經過一個禮拜的密集訓練後、現在似乎已經上手很多,雖然仍然只是做些最初階的準備工作。星期天還被杉山大叔稱讚不像是生手。(杉山先生是個有牌的獸醫, 50+歲, 現在讀博士班, 因為平常要上班所以只有假日有時間來學校做實驗。兒子20歲出頭、女兒是國中生,我知道這些到底是做什麼 =_=) 雖然客套話的成份可能比較高,但是心裡還是得意了一陣子。

明天開始要做下一個階段的實驗。我的胃啊、撐著點!
 

Sunday, 16 May 2010

咦!我這種小咖也有歡迎會?

通常出現在會社係日劇第一或第二集的新人歡迎飲み会劇情竟然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也發生在我身上。上星期三晚上西田桑相當熱心地為我這個只來一個月半就要拍屁走人的小咖辦了歡迎會,地點在JR九大學研都市駅附近一家燒肉店-

 不知道中文怎麼翻譯的店名。同行的諸位老師們也沒有要解釋的意思(大部分的時候大家都會很熱心的盡力的用英文解釋出現在招牌看板上的字, 特別是漢字給我聽、這點還滿有趣的),不過總而言之就是燒肉店,似乎是Q大伊都校區附近頗受熱門的歡迎會場所。不過Q大附近這麼荒涼、選擇應該也不多吧XD

從學校出發到燒肉店的路上,話很多的荒谷先生說要是是去吃中華料理的話Chen桑(也就是敝人我)應該會覺得很傷腦筋吧,好不容易到了日本怎麼還是這樣的食物之類的。哼哼、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詳情請參見奧克拉荷馬滯在系列文章),為了避免身在日本卻被帶著到處吃中華料理的窘境,在抵達日本的第一天就先給西田桑打過預防針。看來藥效還不錯。

一進店裡就被滿桌的人嚇了一跳。本來預想的歡迎會成員應該只有一些和我有點點小關係的人,譬如同研究室的西田桑、Ame桑、和退休的小池先生,我的官方Host荒谷先生,然後頂多一兩個來插花的老師,結果沒想到大部分的學生們也都來了。或許大家只是單純因為想喝酒才來,但看到這個排場仍然有種受到(過度)熱烈歡迎的感覺。

雖然說是燒肉店,但其實真正有燒肉的只有第一道菜銅盤烤肉有燒肉的感覺,其他就不外乎日本家常料理/燒酒菜,包括日式沙拉、炸地瓜、唐揚(炸雞)、 和風披薩、炒烏龍、炸魚排(超油-完全吃不下去)、奶油義大利麵、水煮毛豆、生切番茄等等,不過我想這種場合大概料理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 可以一直一直一直點酒來喝,看到除了要開車的西田桑外的日本人們各個500CC啤酒一杯一杯灌,後來還點其他奇奇怪怪的酒混著喝都不會醉的樣子,想起當年敝研究室在雙連站薑母鴨店聚會的慘況,真是太令人崇拜了。

會後的燒肉店門口大合照。就不一一點名了,現在網路這麼發達,資訊分享和隱私保護變得相當困難拿捏...。但為了以後回憶方便、也許還是需要稍微做點Memo:

* 我旁邊的小池先生已退休,現在在九大博物館做類似顧問(?)的工作。講話方式和侯O龍很像(!),可想見和我家老闆應該同屬媽媽型的老師。家裡有養貓。
* 小池先生旁的赤嶺桑是博士後(完全看不出來!),研究全日本的堆糞蟲(?)地理親緣關係。大阪人,講話超有趣的,關西出身的話題被談論很久,和同樣是關西人的館先生(有鬍子的那位)顯然是不同類型。一開始座位被排在阿部先生和小池先生之間,緊張的趕快換掉XD
* 赤嶺桑的斜後面是廣義上也關西人的荒谷先生(愛知縣出身),怎樣難接的話題都有辦法講到很有趣,看得出來是個很得學生人氣的大叔。
* 赤嶺桑另一個斜後面是Ame桑,菲律賓人,今天三月才剛拿到博士學位,現在算是博士後研究。日文和我一樣遜,但是英文相當流利,西田桑不在的時候都要靠她幫牤。短期研究結束後就要回菲律賓的博物館工作,到時候可以去找她玩~
* 最右邊穿西裝的是阿部先生,應該是這群人中最典型的日本印象。外表看來雖然好像很嚴肅的樣子,但其實人不錯很親切。
* 右邊數來第三位同學是九大的平井堅,真的很像!但是他說他不大會唱歌,不過很會模仿嫌疑犯講話(??)。有來台灣採過蝴蝶標本,不過應該是非法採集吧XD。同學們的部份雖然斷斷續續有自我介紹到,但是我一個也記不得(囧)。

關於最左邊的小個子西田桑實在有太多(爆笑)的點可以說嘴,以後再詳細介紹。總之是個相當開心的歡迎會,這樣老師和學生們笑鬧一片的畫面感覺不錯,也許是因為所上人少加上年齡相對年輕的關係。突然開始期待(奢望)還有有送別會這種東西,下次一定要喝夠本啦 ><

Saturday, 15 May 2010

日本真是個奇妙的國度 I: 無所不在的廣告商機

加了編號1表示這將會是一系列文章-每天能在無意間發現這些令人(特別是外國人?)莞爾一笑的小趣味,調劑一下天天胃穿孔的生活也不錯。

雖然關於Q大和Q大的捧油們還有很多還沒介紹,還有到底是怎樣胃穿孔的以後再慢慢介紹。趁著星期天的記憶還在,一定要先來分享一下在羽田機場廁所的驚奇小發現。日本的廁所應該是敝人周遊列國所見設備道具最豐富的:
來過日本玩的各位捧油們想必都知道機場裡的廁所全部都是會噴水的高級馬桶(雖然很懷疑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會用那個功能) (ちなみに、Q大新校區的廁所也都是那種... 要是台大這樣花五年五百億經費一定會被罵到臭頭XD),然後馬桶沖水器旁通常有個叫做「音姬」的東西-
當人靠近馬桶時會放出流水的聲音Cover某些坐在馬桶上時會發出的聲音,雖然覺得這個設計有點貼心到詭異但仍然不意外, 畢竟這種東西在日本廁所流行也有好幾年了。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現在竟然連廁所裡都要裝這種東西-
 小型電視?!

雖然主要是撥些十秒內廣告,還是覺得連上幾分鐘廁所的注意力也要拿來賺錢,真不知道是機場還是業主的主意,也真不知道這樣算不算創意行銷方式XD。而且就行為學理論上廣告上推銷的商品應該就這樣默默的在消費者的腦海裡和「便便」這樣的觀念連結在一起,感覺有點糟糕。而且就算幸運沒有和那樣的感覺產生關連,在廁所裡得到的資訊、以日本女性(?)這麼在意別人想法的個性來說,應該也很難開口跟別人討論吧。

不過也許可以變成很有趣的裝置藝術題材也說不定,譬如說買下某個人潮尖峰時段的廣告,然後撥個怪叔叔在鏡頭前東張西望的影片之類...。不過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在羽田機場看到這個奇妙的設計,這種東西以後到底會不會像音姬一樣大流行呢...。

Wednesday, 12 May 2010

來到日本第四天-除了花錢的時候會心痛、午餐晚餐沒能準時吃外其他都還滿歡樂的

在台灣老闆的慷慨贊助下,從上個星期六起開始了為期一個半月的日本訪問研究計畫。光是看部落格文章的話應該會覺得一切好像發生得很突然,但其實這件事已經默默策劃很久,四月份為了標本出口證申請的事弄地暈頭轉向的,到真正決定成行買機票其實也才一個多星期前的事。好在揪甘心的西田桑把日本這邊需要的手續都辦得服服貼貼的,現在才能如此悠閒的用房間裡幽暗的燈光寫生活週記。(同一時刻、也許忙碌的西田桑還留在研究室裡加班... 這樣一想心中頓時冒出一股無名的罪惡感)

來到日本第四天-除了花錢的時候會心痛、午餐晚餐沒能準時吃外其他都還滿歡樂的。前面兩天在東京科學博物館採樣,昨天真正開始Q休大學的訪問學者生活。我的Host是九州大學比較文化社會學院,這棟半圓弧形的摩登大樓-

學院名聽起來整個就是文組風,就連之前打電話跟日本交流協會聯繫時接洽的阿姨也不禁覺得到這個學院去做生物實驗相當可疑。但是事實上,根據忙碌西田桑的說法,這個部門本來主要是通識教育(所以包含文化、語言、社會、考古、地理環境和生物等什麼都有),最近才升為學院、開研究所的課程。生物部分主要是以生態保育為主軸,不過(老實說)骨子裡就是傳統分類學、形態學加上分子遺傳學的研究,而且77%的老師們都是昆蟲專攻。因為日本的教授-學生制度和台灣好像非常不一樣,所以到底有多少個真正的「老師」到現在還搞不清楚。譬如西田桑好像有教職員身分,但是又必須透過另一位荒谷教授幫我提出訪問學者申請。研究生好像很少的樣子,如果SEMINAR如AME桑所言是所有研究生的必修課的話,算算大概不到十個人(而且大部分是男生,因為這裡的研究題材主要是蟲的關係吧)。

總之整個所、乃至於學校的風格和T大、OK州大差別很大。反倒和CY大有類似的感覺,但我想這樣的錯覺來源應該不外乎校園很大、學生密度低、遠離市區以及菜鳥教授無時無刻都很忙碌這幾點。話說這個山裡的伊都新校區四周其實有很多零零散散的考古遺址,校園內甚至有一塊自然保留區,真不知道當初是怎樣通過環評的(或許日本人沒有環評這回事?!)。希望以後有時間可以出去探險一下。